「說真的,市場裡最好玩的,都不是吃的。
寫完這篇『不務正業』的攻略,我們還有太多不務正業的趣事想分享。例如,我們是如何在東菜市的巷子裡鬼打牆半小時?又是如何被永樂市場二樓的布料顏色給美到忘記下樓吃飯?
這是一集充滿了迷路、驚喜與各種歪樓的編輯部閒聊。點擊播放,一起來聽我們如何『不務正業』!」
▶️ 來聽我們閒聊:編輯部的不務正業報告
主筆/一位鍾情於台南巷弄的主編
序言:當美食家開始「不務正業」

吃完了那碗米糕、那份春捲,當味蕾的狂歡暫告一段落,大多數旅人便轉身離去,尋找下一個打卡點。但他們不知道,自己剛剛才站在一座巨大美食迷宮的入口,與真正的寶藏擦身而過。
真正的台南深度旅遊,是當你故意在市場迷路時才開始的。是當你放膽轉進那條陌生的岔路,意外地與一位磨刀師傅四目相接;是當你以為走到了盡頭,卻發現另一條掛滿香腸的窄巷豁然開朗。最珍貴的寶藏,往往藏在觀光地圖之外的台南巷弄深處。
讓我們當一個「不務正業」的美食家吧,或者說,一位「生活考古學家」。因為你會發現,在台南的市場裡,構成一份美味的,從來不只是食物本身。
第一章:永樂市場二樓 — 被時光遺忘的布料迷宮

走上永樂市場那道被歲月磨得光亮的樓梯,就像是啟動了迷宮裡的隱藏機關。樓下鼎沸的人聲瞬間被隔絕,空氣中,食物的香氣被布料獨有的氣味、老舊機油的味道所取代。你進入了一個由成千上萬匹布料捲軸構成的、安靜而多彩的「布料迷宮」。

這裡,是台南的「高級訂製服」工坊,也是府城嫁妝文化的歷史見證。每一個轉角,都可能遇見一位正在施展「裁縫魔法」的老師傅,低頭專注於嗡嗡作響的裁縫車。他們不僅是工匠,更是台南人重要儀式的守護者。在這個快時尚的時代,這裡的一件旗袍、一套西服的誕生,依然是關於溝通、信任與手感的緩慢過程,展現了無可取代的台南職人精神。這個彷彿被時光遺忘的角落,無疑是個珍貴的台南私房景點。
主編觀點: 永樂市場的一樓,餵養了台南人的胃;而它的二樓,則縫補了台南人的日常與夢想。這上下之間,就是生活的完整樣貌。
第二章:東菜市 — 藏寶圖上的 X 標記

東菜市的動線,本身就是對方向感最大的挑戰。它的錯綜複雜,彷彿故意要讓心急的人迷失。但只要你放慢腳步,將每一次迷路都視為一次「尋寶」的機會,驚喜就在下個轉角。對於喜歡台南一個人旅行的旅人來說,在東菜市的迷宮裡尋寶,是一場充滿樂趣的自我對話。

你可能在下個轉角,突然被一片色彩斑斕的「珠寶陳列櫃」所吸引——那是東菜市極富盛名的水果攤區。這裡的攤主,如同「水果策展人」,能根據季節、產地,為你搭配出完美的賞味組合。他們不需要大聲叫賣,因為品質就是最好的招牌。這背後,是一種更高級的「信任經濟」:你信任攤主的選物品味,而攤主,則用最頂級的食材,回報你的信任。

又或者,在一個看似死巷的盡頭,你意外發現「鄭家肉棧」那窗明几淨的攤位。第三代老闆鄭桂林不像傳統肉販,更像一位「食材顧問」。他洞察現代人的忙碌,將新鮮豬肉變成了各式「料理包」,從豆豉排骨到韓式燒肉,直接為你的晚餐提供完美方案。他賣的不是豬肉,是「晚餐的解決方案」,這正是傳統產業升級的最佳典範。
延伸閱讀: 【臺南好呷市】鄭家肉棧:傳承三代一起打拚 百年老舖新樣貌/農傳媒

第三章:水仙宮市場 — 秘密軍火庫的氣味羅盤

在水仙宮市場,海產的鮮味是你唯一的羅盤。但如果你敢於暫時忽略它的指引,鑽進那些更深、更暗的巷弄,你就能找到這座美食之城的「秘密軍-火庫」。

這裡的尋寶,靠的不是視覺,而是嗅覺——乾燥海產的鹹香、醃漬品的醇厚、中藥材的甘香,交織成一股複雜而迷人的氣味地圖。這些販售南北乾貨與醬料鋪的店家,是府城所有美味小吃的幕後功臣。從風味科學的角度來看,這裡的蝦米、扁魚乾,是天然的「鮮味 (Umami) 炸彈」;而豆豉、蔭瓜等發酵醬料,則是「時間的魔法」。這些充滿故事的店家,正是構成台南在地體驗最重要的一環。
主編觀點: 想讀懂台南的風味,你不能只吃台前的演員,更要認識這些藏在幕後、寫下百年味覺劇本的黃金編劇。
東菜市,走進府城仕紳的百年灶咖
《水仙宮市場,廟埕前的海海人生》